近日,我校文法学院教师徐璟的感人事迹引发社会关注。这位深耕教坛18年、党龄19年的高校教师,在罹患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期间,始终坚守教学一线,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。大皖新闻、安徽青年报等媒体近日专题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。
深耕教坛:以匠心筑就育人高地
作为《知识产权法学》《法律英语》等课程的主讲教师,徐璟老师始终秉持"每堂课都是新课"的教学理念。她主导的《知识产权法学》省级一流课程建设,创新融入案例研讨、模拟庭审等实践教学模块,相关教改成果在省内高校同类课程中具有示范效应。近年来,她带领团队完成省级、校级科研项目3项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,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研究论文10余篇。
生命答卷:用坚守书写师者担当
2023年8月,徐璟在体检中查出肿瘤指征,9月确诊为恶性淋巴瘤。治疗期间,她带着化疗后的虚弱身体,坚持每周返校授课:课前在病床上修改教案,课中用便携扩音器克服嗓音嘶哑,课后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答疑。即便在住院期间,仍按期完成省级教研项目结题,指导学生团队在"挑战杯"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省级三等奖。
精神传承:点亮学子成长之路
徐璟老师的事迹深深触动着文法学院上下师生的心,“带病上课真的很困难,徐老师太敬业了!”同为文法学院的教师杨倩茹说。徐老师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影响教学质量,课上得更加细致,返校上课的这段时间,授课学生对她好评如潮。
从三尺讲台到治疗病房,变的是场景,不变的是育人初心。徐璟老师用病弱之躯扛起立德树人的使命,在抗癌斗争中践行着"四有"好老师的标准。她的事迹不仅感动着文法学院全体师生,更成为广大同行学习的榜样——正如安徽青年报在报道中所言:"当生命与使命交织,她用坚持点亮了教育的灯塔。"(文法学院供稿)